内容介绍: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对于一首歌曲而言,创作者赋予它灵魂,而演唱者则是将灵魂不断
作为作品添上自己的一笔,所以演唱者必须要通自身对作品的研究与理解,才能更好的展现出自己的情感。
歌曲《别问,我已经来到这里》讲述的是花木兰与白玉溪的爱情故事故事的发展应当追溯到北魏太武帝年间,柔然多次进犯北魏领土,北魏ZQ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而木兰家中老父年迈弟弟年龄尚幼,无奈木兰便想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主意,这时她青梅竹马的初恋情人白玉溪得知后,便跟随木兰一同走上战场。
整个故事的主线就是“战火埋没了性别的秘密,却点燃了隐忍的爱情”,在那个男人的世界中,只有白玉溪知道花木兰是女儿身,他想要时刻保护花木兰,为花木兰假的男儿身作掩护,在与她并肩作战的过程中却无法谈及儿女情长,噩梦与不眠的黎明让白玉溪时时刻刻都在担惊受怕。
本首歌曲对于演唱者来说,技巧难度较高,由于音乐剧的体裁和二重唱的形式,在演唱曲目时重点考虑咬字、呼吸、情感、和声、肢体动作的完美结合来表现整部作品的情感色彩。
意大利有一句谚语,被各国演唱者视为至理名言:“怎么说话就怎么唱歌”本首歌曲在歌词上尊重了中国词曲的特点,虽带有浓重的中国色彩,但由于歌曲属于音乐剧选段,在演绎歌曲时任然选择用美声唱法,这对于演唱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一种尝试。
在歌曲前奏部分,给予了一个稳定的节奏三连音,为白玉溪唱段的开始奠定了基础,即为歌曲的叙述部分因此在演唱中,演唱白玉溪角色的男高音需要做到“像说话一样”,着重把握这段语言的情感,和强弱规律这要求演唱者熟读歌词,把握歌词中的规律,才能在实际演唱中达到“怎么说话就怎么唱歌”。
在意大利的美声唱法中,始终被遵守的一个定律就是:位置的统一性做到位置的统一,这对于一个演唱者来说是很难保持的,更何况这是一首二重唱作品,如何保持男女演唱者在演唱中的平衡,需要一个共同的理论基础去支撑根据曼纽尔·加西亚二世(ManuelGarciaⅡ)的理论:声区就是在某一音域里由一种发声技能产生的一系列同质的音,本质上不同于另一种发声技能产生的另一系列同质的音。
因此在二重唱的作品中要求男女演唱者在声音置放上要统一,能自如地使用不同的力度达到声音的平滑和均衡,而且没有明显的换声痕迹在歌曲演唱中,女生声部的进入是对男生演唱的复述、强调开始的,在这长音中要保持唱腔的稳定,并在声音置放上要向男生靠拢,力求能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才能在两个声部同时进行的地方体现出二重唱的美感。
在演唱中,演唱白玉溪角色的男高音需要做到“像说话一样”,此外,还要考验演唱者的音乐素养以及表演功底,演唱过程中要保持腔体的统一,不仅要将高质量的声音传递出去,同时还要配合着肢体的表演,特别是在歌曲中表达两人浓厚感情的时候,不能把肢体的表现过于亲密,因为本曲要表达的是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所以在歌唱与肢体语言的表达上要注意情景的结合,在这种程度的拿捏也是体现两个歌者的艺术修养与配合的默契。
咬字是通过歌词对音乐的思想内容进行直观的表达,从而使作曲家、演唱者和听众在情感上得到高度的统一产生共鸣而歌曲的思想则是依靠清晰的语言,传递给听众,因此在歌唱中把握明确、清晰的语言表达,掌握咬字吐音的技巧至关重要。
歌唱这首作品时必须要克服如何把汉语语言通过美声唱法表达清晰,掌握汉语在歌唱中的规律与特点。
美声起源于意大利,而意大利语属于欧洲语系,发音与中文是有着很大的不同,中文的发音要字正腔园、要归韵,所以用美声唱法将中文咬清楚就必须建立整个状态的统一,利用唇齿舌牙的配合,把每一处的咬字的肌能控制的恰到好处。
在整首作品的演唱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比较难咬的字,例如17小节“生”字的演唱,首先在发音上“sheng”由字头跟字尾组成,所以在咬字时需非常注意字头与字尾的归韵,这个字尾的是后鼻韵母“eng”所以在咬字的时候一定到挂到头腔共鸣不然就会咬成前鼻音,一旦咬字错误这个字就被吃掉,
咬字注意后这里还应当注意一下音高的跨度,在一个大七度的跨度上就必须要保持一个稳定的高位置,头腔共鸣的点要牢牢抓住且不能过于紧张应当松弛有度。
37小节的“靠”这个字也是运用了一个大七度的上行跳进,所以在把握上都当注意哼鸣的位置47小节“生离死别”这个死字,一个闭口音在小字二组的a上,处理起来也许要很强的咬字技术,不能在唱的时候过分咬死,关闭你的内通道,而是在积极的状态中将字放在通道中给足空间,利用咽壁的力量保持积极状态,再用哼鸣的位置挂住字头将声音直接打到面罩传递出去,就能将这个具有震撼力的字表现出来。
因此只有掌握清晰的咬字吐音,才能做到歌唱时情感的控制,只有拥有成熟的技术才能称之为声乐艺术气息是考验一个歌者的试金石,不管是歌剧、艺术歌曲、音乐剧都需要一个强大的气息支撑,作为声乐演唱者,科学发声的气息是重中之重,没有科学发声的气息就像没有地基的楼房一样瞬间崩塌。
歌曲《别问,我已经来到这里》由于表达的内容不同、层次不同,所以气息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第一部分,是乐曲第一层的情感铺垫男生主旋律开始就利用了一个五度的下行跳进,即要弱又要保持连贯,对于气息与状态的拿捏需要恰到好处,不能做作。
由于停留在中声区,又是表达诉说之情,气息需沉在腰腹利用横膈肌保持连贯,音色也要随着说话的情绪自然流畅的表达出来,像男中音一样利用好胸腔共鸣第二部分,女生的进入迎来了乐曲的第二层次,由于音区跨度较大,一直充当伴唱与和声角色,既要做好旋律的衔接,又要掌握情感的发展,把握声音的质量,所以在气息的控制上需要非常默契,不然就会造成主旋律被和声遮盖,又或者是和声被旋律遮盖,主次不分。
第三部分,由于旋律的走向不可能是从始至终的强,所以在最后部分气息的掌控应比第二部分显得平缓一些,在配合的过程中要注意情绪叠加,特别是男生的气息控制,需要弱声配合,让女高保持音量的输送,所以两者气息的控制大了或者小了都不行,一定要刚好合适,才能将最后的情绪完美呈现。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所以情感的表达代表了整部作品精髓歌曲《别问,我已经来到这里》就是在描述两个青梅竹马的恋人因战乱不能厮守在一起,明明知道相互深爱却不能给予回应,这种欲罢不能进退维谷的状况,无奈战场上每一秒就是生离死别的情景,折磨着花木兰与白玉溪两个人。
曲中白玉溪更是感叹到“希望在绝望中窒息、如此靠近、我愿用所有方式与你相守”这种隐忍的爱情时时刻刻都想要爆发出来,但是出于保护又不得不埋在心里,矛盾的内心,情感何时才能放松因此演唱过程中需要呈现出凄凉、绝望、对战争的痛恨及和平的渴望。
《花木兰》是中国音乐剧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一部作品,展示了我国音乐文化的包容性与创新性,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利用中国元素与西方作曲技术的结合,使中国
这样的音乐不仅可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喜欢音乐剧这一艺术表演通过对音乐剧《花木兰》选段《别问,我已经来到这里》的创作特征与演唱分析的研究,对于音乐剧与中国传统文化都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演唱与理解为更多音乐剧爱好者提供艺术参考与借鉴,提高大家对音乐剧的关注,激发声乐学习者对音乐剧的热情,将中国音乐剧发扬光大。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分享,本站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使用所引起的争议及损失。如有侵权,可联系管理员删除处理。本文链接:http://www.lingshenghe.com/index.php?m=home&c=View&a=index&aid=3458